最近,《人民的名义》大火。
它不仅是一部现象级反腐剧,也是一部现象级家庭问题剧——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家庭都充满了各种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家里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01
这是在知乎上看到的“小雨”故事:
结婚前,许多男生追求小雨。
但小雨最终选择了现在这个老公,
“每天接送我上下班,让我觉得他值得托付。”
哪知一结婚,老公态度就变了。
“对待我就像是对待犯人一样。”
有一次,小雨因为工作调迁跟同事吃饭,
吃过饭后,就剩下她和组里的领导,
领导正帮小雨熟悉新调迁的岗位工作,
这时,她老公来了,就坐在隔壁桌上。
“这个男人是谁啊?”
“你们两个在这里干嘛?”
半个小时,他给小雨发了20多条短信。
小雨如实相告,他就是不信:
“要不是我撞见,你们不知会做什么事。”
回家便把小雨按在床上,强行发生了关系。
“就连平时我去超市买东西,
跟门岗打个招呼,他也会吃醋,
每次都不顾我的反对强行跟我发生关系。”
他,完全把小雨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
02
吴鹏遭遇着跟小雨类似的烦恼。
他是一个十足的“妻管严”。
出去跟朋友吃个饭必须跟老婆报告,
怎么报告?
“要么就让我拍个现场视频,要么就打电话让我旁边的人接,以证明我没有说谎。”
他老婆,实在是个奇葩。
规定吴鹏接电话铃声不能超过三下,
“超过三下回家就写两千字检讨。”
每天回家都要检查吴鹏的手机,
“看我手机里有没有她不认识的女人。”
她看过的电视剧也非要吴鹏看一遍,
“看完之还要我跟她谈观后感。”
吴鹏实在受不了了:“我透不过气来。”
她却问:“那你爱我吗?”
吴鹏回答:“爱啊!”
她说:“那你就该理解我,我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
03
春节,去我小姨家做客。
我和小表妹正在闲聊,
小姨递给我俩一人一支香蕉。
表妹说:“我想吃苹果。”
小姨说:“不行,苹果没有营养。”
表妹说:“但是,我想吃苹果。”
小姨说:“香蕉含很多很多维生素,治疗不孕不育,滋阴养颜,吃香蕉吧。”
表妹说:“我知道,但我就想吃苹果。”
小姨说:“不行,必须给我吃。”
表妹说:“能不能别什么都管着我?”
小姨说:“怎么管你了?”
表妹嘟嘴说:“我吃什么你要管,买什么你要管,穿什么你要管,出去玩你要管……”
小姨眼睛一瞪:“我还不是为你好。”
04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特重亲情和联结。
“一家人,要不分你我。”
“都是自己人,客气啥。”
“太客气,人家还觉得你见外。”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我们,
不知不觉就患上了心理疾病——病态共生。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
患有“病态共生”心理疾病的我们,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姐妹兄弟间、父母子女间,
常常没有“自我”和“别人”的概念。
不是把自己的事托附别人,强行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
就是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只要对方不愿意,
我们就会失落、沮丧、抱怨、愤怒:
“我还不是为你好。”
“你不爱我了吗?”
“你现在翅膀硬了,用不着我了。”
然后以爱的名义,去要求和裹挟对方。
这种要求和裹挟,其实就是一种控制。
也就是说,我们不知不觉就充满了控制欲——
●将自己的价值观等同于对方的。
●随时随地窥探对方各种隐私。
●将对方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将对方当成自己泄愤的渠道。
●对对方各种事务进行越俎代庖。
●要对方尊重自己,自己却不尊重对方。
●经常性逼问对方爱不爱自己。
●让孩子成为自己理想和期望的工具。
…………
中国家庭关系,为什么痛苦?
因为彼此没有界限感,太有控制欲。
90%以上的家庭矛盾都因“欲控制对方”而起。
05
有一次,龙应台一家去垦丁海岸玩。
玩着玩着,龙应台要去上厕所。
起身时,她问儿子:“你要不要去?”
安德烈有点不耐烦:“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
龙应台不理儿子,径直去了。
上完回来,安德烈却不依不饶:
“请问,你会不会问你朋友要不要上厕所?”
龙应台不甘愿地回答:“不会。”
安德烈说:“那你为什么要问我上不上厕所呢?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后来,安德烈给龙应台写了一封信:
“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
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
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21岁的成人。
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
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
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
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
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封信,将龙应台震撼得“目瞪口呆”,
她把这封信称之为“安德烈的《独立宣言》”。
中国家庭为什么充满这么多矛盾?
因为我们常犯跟龙应台一样的毛病——没把对方当成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别人”。
06
大学同学春晓嫁到了美国。
前段时间,她从美国回来。
说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问她:“美国老公和你以前中国男友相比,有什么不同?”
春晓一拍大腿:“他们真的搞男女平等,你的事就是你的事。”
有一次,春晓与老公发生争吵。
春晓说了一句:“你想控制我?”
老公立马涨红了脸:“没有,没有。”
在欧美家庭,控制是一种可耻行为。
所以他老公极力澄清:“我真不是。”
我们又问:“婆媳关系难不难处?”
春晓说:“美国孩子结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就算与父母同住,父母也不会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以及如何管教小孩。”
春晓有时会去婆婆家做客或过节,
“婆婆坚决不让我动手帮她做饭,
说那是她自己的事,我是客人,
应该呆在客厅看电视、喝咖啡。
在美国,我很少听说哪家有复杂的婆媳关系,
因为婆媳关系导致夫妻离婚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一次,公公婆婆来看望儿子,
在春晓家小住了几日。
那天,恰好春晓与老公发生了争吵,
但公公婆婆都装作没有听见看见:
“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要是贸然劝阻,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刚结婚时,春晓还不适应,
因为老公经常跟她说“谢谢”。
春晓奇怪:“夫妻间还要说‘谢谢’吗?”
后来她才明白——既相亲相爱,又拥有各自私人空间,是美国家庭的一大特点。
也就是说,再亲近的人之间,也有界限感。
“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的,哪些事是别人的,从而守住自己的界限,不侵犯别人的界限。”
中国家庭关系之所以矛盾纷起,往往就是因为彼此间缺少这种界限感——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所以,心理学大师海灵格强调: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07
情人节到了,钟石工作很忙,
正发愁怎么空出时间陪刘若英。
刘若英却打来了电话:“我约了女朋友过节,你不用特地陪我,也不用给我送花。”
她就是这么独立、大气和豁达。
刘若英曾以为24小时腻歪是爱最好的状态,
直到经历婚姻,才终于懂得:
“再爱一个人也不要没了自己,
再好的关系也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因为宽松而舒适,因为自由而独立,
因为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而爱得更深。”
结婚时,她对钟石说:
“我决不会在家里做全职太太,
照常唱歌、演戏、写作,哪样也不耽误。”
钟石说:“就因为你这么丰富有趣,我才娶你。”
刘若英和钟石的家里设置了两个书房,
分别是房子对角线最长距离上的两端。
进家门后,一个往右走一个往左走,
共同的空间是中间的厨房和餐厅。
他在他的空间里做事讲话,她不受影响,
她也在她的空间里潜心沉思,写稿看书。
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小空间里独立,
在共同的大房子里爱着彼此。
表面上好像他们不够恩爱,
其实他们爱对方爱得最透彻也更聪明。
很多人问两口子的幸福秘诀,
刘若英说:真正爱一个人,就是让对方活得像自己。
不管是作为父母也好、爱人也好、子女也好,
我们一定要像刘若英和钟石一样,
明白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支配和控制。
从而不再以爱的名义绑架和控制对方,
让对方活出自我,活得像自己。
08
心理学博士Joy Liu也讲过一件事,
她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烈的人,
而Joy Liu又不是那种凡事就顺从的孩子,
所以两人经常会发生一些摩擦。
研一时,Joy Liu决定放弃土木工程专业,转攻心理学。
母亲气得不得了:“你想气死我啊!”
没想到一直按照自己设定轨迹前行的女儿,
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惊天大转折。
此后,她一给Joy Liu打电话就说:
“因为你,我又病了。”
“因为你,我昨晚又失眠了。”
“如果你不这样,我心情就会好很多。”
母亲持续在做一件事情:
“她总希望通过改变我,来改变她的情绪。”
后来,攻读心理学的Joy Liu慢慢懂得,
“原来我们在想去控制别人的时候,
通常是因为自己不具有稳定自我价值感,
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行为来肯定或安慰。
所以我们想去控制别人:既然我是因为你产生这样的负面情绪,所以你要改变,这样我的心情才能变好。”
于是,家庭矛盾纠纷就这样发生了。
所以,若想解决这样的家庭矛盾,
除了要明白“爱就是让对方活得像自己”外,
还应该着力于“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比如失恋这件事情,
把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别人反馈之上的人,
通常会这样想:“我被拒绝,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好不够可爱不够优秀。”
所以,他们的自尊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低谷。
而具有稳定自我价值感的人,一般会这样想:
“分手并不意味着我不可爱或不值得爱,仅仅是因为彼此不合适而已。”
于是,他们很快就走出了失恋的痛苦。
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当我们拥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而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安慰、感激、褒奖来证明自己价值时,我们就有了不去控制别人的勇气。
所以,海灵格说: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去控制别人。
09
安德烈给妈妈写信后的不久,
有一天,他坐在阳台椅子上,
背对大海,点燃了一支烟。
朋友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龙应台:
“你又怎么能容许儿子在你面前抽烟?”
众所周知,龙应台不喜欢烟的气味。
她更不喜欢儿子抽烟,
因为抽烟可能给他带来致命的肺癌。
“可是,我的儿子已经21岁了,
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了。
是成人,就有权自己的行为负责。”
那天晚上,龙应台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我恨不得把烟从你嘴里拔出来,丢向大海。
可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
你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
你不会把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
因此,你就不能把眼前这个人嘴里的烟拔走。
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别人’。”
虽然龙应台也失落、纠结、心痛,
当她把儿子完全当成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别人”时,
“幸福家庭的模式就从此悄然启动了。”
幸福的家庭,没有一个是控制欲很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