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难得:论自杀 - 个人成长 - 深圳红树林心理咨询-专注心理咨询十七年
个人成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755-83665502 手机:19924551173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师手记 > 个人成长 > 肉身难得:论自杀   个人成长

肉身难得:论自杀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作者:刘永广    发布时间:2019-06-08

-引子-

之前发布了一篇文章《论孩子的特权:生命赎回权》,有一个朋友发信息来说:我看题目以为是说一个人可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了想,回复他说:任何一种学说都不会鼓励自杀。即使看似最弃世的佛教,也会强调:肉身难得。

但马上就到端午节了。面对自杀而去的屈原,我想,如何可以把自杀这件事情说清楚呢?

-1- 意义

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独立而负责的人,总会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生命有何价值?生活的意义何在?

有一段时间,我为这些事情所困扰,因此特别理解有这种困扰的人。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思考这类问题。许多人都想过自杀假设:如果我死了,会怎么样呢?

思考来思考去,除了亲人会伤心之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个人,确实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个真相是非常有震撼性的。三国书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淘金多少英雄。英雄尚且如此,一个凡人,书不留名,史无记载,没了也就没了。

按照存在主义的说法,经过这种思考,你会发现人生本无意义,你需要自己为人生赋予意义。这看似非常自由,其实非常具有挑战性。

按照这个思路,一个人只能强调自己。人本主义认为:人本身就有价值,并且有自我实现的潜力和倾向。精神分析将一个人的内在当做是一本巨著来阅读,不停地分析诠释,永远也读不完。佛说:一沙一世界。按这个思路:一个人也是一个世界。中医讲:人是宇宙精华,与宇宙元素有一一对应关系。这都是在强调一个人自身的具足。

一句话,你本身就有价值,你本身就是价值。

能够保持自己的肉身完整,能够保持自己的内心健康,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其他都是身外之物,为你所用的。

-2- 绝望

现在有许多人质问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我知道这是痛苦绝望的愤慨。

看过三国的,大概也记得周瑜的痛苦:既生亮何生瑜?

一个人因为太过于痛苦,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痛苦,在历史上大有人在。海明威晚年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精神分析祖师爷弗洛伊德受口腔癌的痛苦折磨,默许自己的医生让自己安乐死。

这里面不仅有痛苦,更多的是绝望。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任何苦难都可以承受,只要你知道承受苦难的意义。但是绝望会侵蚀掉这种意义。弗洛伊德预测口腔疼痛无法终止,且无法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没有任何质量,选择终止生命,其实也算是另外一种自恋中的勇气。

还有另外一种绝望,是社会导致的绝望,屈原就属于这一类人。屈原自杀的原因,或许可以从《渔父》中窥见一斑: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大名鼎鼎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出自这里。可见,屈原的绝望来自于自己的孤立。自己不见容于社会,没有朋友,没有支持者,甚至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多么可怕!没有同类对一个人是残酷的。屈原或许认为自己的选择只有两种:第一,降低自己跟其他人同流合污;第二,死。

屈原悲愤地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可投江喂鱼,也绝不同流合污。

他的选择早已明了。我能够理解屈原的绝望的痛苦,但屈原的执著和道德洁癖也是显而易见的。

绝望固然可怕,但是人们或许没有想到,有时候,绝望只是一种疾病的表现,一种暂时的状态。绝望的内在体验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了,就是这样了。但绝望这种状态本身却可能只是暂时性的。

崔永元接受访谈时说:自己就是想死,死了就解脱了,太痛苦了,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才是病,需要治疗。

我有一个来访者自杀未遂。一年之后,她说:现在想想多么可怕,如果当时自杀成功了,那么就没有了今天。而今天的我,是当时的我完全无法想象的。当时困扰她的大部分问题,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工作、家庭关系、收入,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而这才只过了一年的时间。

绝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如果这个绝望是暂时的呢?

-3- 死后

屈原的死,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或许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理解的,那就是他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

弗兰克尔被关在集中营中,受尽羞辱虐待,家人全部丧生,自己仍然坚持活了下来,并且将这种苦难作为自己的资源,创立了心理治疗中的存在主义流派。这个态度跟屈原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个区别在崇祯帝的自杀遗言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来: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崇祯帝认为自己的死是有价值的,自己希望用自己的肉身来换百姓的不死。他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他有着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自己没有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里面有着对历史的想象。他的生命意义在于后世历史记载对他的评价,在于人们对他的回忆和记忆。《寻梦环游记》中说,如果一个人还被世间的人记着,他就没有真正死去。欧文亚龙称之为“涟漪效应”,你对其他人的影响一层一层地扩展开来。你作为一颗石头已经沉湖落地了,但因你而起的涟漪还在一层一层扩展开去。你还没有死去。

屈原逝去2297年了,我们还在纪念他,缅怀他的高洁和文采。屈原的涟漪还在。

不过,弗兰克尔却并不这样想。他所处的年代,已经经过了尼采“上帝已死”的洗礼,也没有“历史主义”的文化。他活着只为了自己。如果自己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活着,则还有许多可能。

-4- 屈辱

除了绝望和痛苦,还有一种特殊的痛苦——屈辱感,对于自杀有特殊的影响。

你说崇祯帝为什么不拿把刀跟清兵大战一场,战死沙场呢?我猜,有一部分是出于贵族的考虑。作为皇帝,不能那样做,那样做不体面,有损观瞻。而且,赤膊而战,战而受辱。崇祯帝不怕死后受辱,怕的是活着受辱。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历史记录,总有为了避免受辱而自杀的情况。尤其是妇女,为了避免被俘获被玷污,干脆在敌人到来之前自杀了事。更可怕的是,她们的父母或丈夫,担心他们受辱,要求他们提前自杀了事。在这样的情境中,故事的叙述方式是集体性和历史性的粗脉络。个人是被忽视的。

当然,也常有女性被羞辱后,羞愤而自杀的故事。这里面,羞耻感起到主要的作用。羞耻感是一种觉得自己整个人都非常糟糕,想要将自己藏起来的感觉。有些人用自杀让自己消失,来回避这种羞耻感。

但屈辱和羞耻感也是相对的。

我总是记得一个和尚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心理学书上读过,在郭德纲的相声中也听过。大意是:村里有一个未婚女孩,有了身孕,父母逼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不敢说出真相,最后推说:是庙里和尚的。父母及众乡里由愕然转而义愤,对和尚议论纷纷,口诛笔伐。孩子出生后,也被交给和尚。和尚并不分辨,日夜照顾孩子,日渐消瘦憔悴。过了一年之后,女孩过意不去,讲真相告诉了父母:孩子的父亲另有其人。大家又去找和尚要孩子,发现和尚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大家问和尚:为什么不辩解?和尚说:我辩解,你们也不会听的。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外在的评说荣辱与我又有何关系呢?

-5- 此时此地

尼采有一个关于“永世轮回”的天才设想。如果你会不断轮回现在的生活,你还会选择目前这样的生活吗?

许多人都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等……时候,我就要开始过我想过的生活了。尼采对此很不屑。

选择自杀的人也会这样想:疼这么一下,一闭眼就过去了。但尼采也不太同意。

尼采“永世轮回”的设想是:如果你现在深陷绝望,自杀了。那么后世的轮回也还是在绝望,还是在自杀。

在这个设想中,死后世界和当下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倒蛮符合佛教所谓的“一沙一世界”的说法。每一分钟其实就是整个生命。如来佛祖知道过去未来,或许就是因为现在就包含着过去,也包含着未来。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是没有时间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潜意识可以相互影响,无法区分。更要命的是,潜意识还可以代际传递,一代传到下一代。海明威自杀了,而他的父亲和祖父也都是自杀而亡,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佛教讲:肉身难得。中国神话故事总是讲那些个动物、物品(比如灯芯、佛前灯)都要幻化人形,修炼成人。这不仅仅是源于人的自恋,可能还受到佛法的影响。佛法认为人是最可能修成佛的,因为人有苦有乐。神仙是很难成佛的,因为神仙只有快乐,没有痛苦。

“修炼”类似炼金术,就是把不好的东西转化为好的珍贵的东西。或者说:从不好的东西里面把好东西提炼出来,为自己所用。弗兰克尔和那个和尚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在当今时代,“上帝”和“历史主义”都已不复存在,我们所拥有的只有这具肉身,以及肉身所承载的内心。这肉身和内心就像一个宇宙,关联着过去未来,也具足一切价值、意义和资源。

在此时此刻,就是在此时此刻,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价值所在的。你所需要做得,就是觉察并承认这一点。

自杀并不能结束任何事情,而活着具足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