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心脆弱,其实是心理弹性失衡,如何培养坚强内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2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现象,好胜心强,就想赢第一,不论是游戏还是学习,赢了皆大欢喜,若输了则会哭闹不止。
遇到困难,稍微不顺便会放弃,遇阻就哭、遇事就推,常常半途而废。
有着一颗“玻璃心”,脆弱敏感,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很容易受到伤害。
闺蜜的女儿参加幼儿园运动会,仅仅因为一个小比赛失利了,便责怪妈妈并哭闹不止。生活中的她也是这样,让闺蜜头疼。
感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为什么要把输赢看的这么重。其实种行为的背后是孩子的好胜心,导致的“心理弹性”失衡。
01 什么是弹性心理
“心理弹性”指的是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在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定变化。
它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慢慢地适应和调控,最终达到适应,这种状态被称为心理弹性。
就如弹簧,能伸能缩,经得起外界的压力。“心理弹性”好的孩子会自己调节情绪和心情,能在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并越战越勇。
02 弹性心理对孩子影响
“心理弹性”差的孩子不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调节情绪和心情。
缺少正确处理方法,容易形成畏难性格,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很大。
1. 易陷入“失败”的循环
“心理弹性”差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极易被打败,并且深陷其中。
缺少自我解决、自我分析的动力和信心。
对自己产生怀疑,最后一事无成。
2. 影响孩子自信心
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心理弹性”差,会影响孩子自信心,让其缺少相信自己的力量,出现怀疑自己的现象。
当面对比赛时,会产生抵触和反感。
成功或许可以接受,若失败,自信心便会丧失,做事情也会缺乏兴趣,过于消极。
03 为什么孩子弹性心理差
面对孩子的“玻璃心”,家长一般都定义为胆小、懦弱。却从未真正了解其中的内在原因。凡事有因必有果,之所以孩子会有颗“玻璃心”与家长分不开。
1. 父母过于溺爱
父母的过度溺爱,犹如“糖衣炮弹”,一点点的吞噬孩子的内心。过度保护、过度包办,让我们的孩子犹如温水中的“青蛙”,舒服安逸,缺乏危机感。
时间一长,便会丧失生存的能力,危及生命。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但这份爱要正确,才不会成为“爱的负担”。
2. 平时把孩子捧得太高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家孩子是最优秀的,平常也会经常对着孩子夸奖。
家长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把自身的价值提高,如果一旦经历一次失败,或者得不到自己心中预想的结果,内心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所以这也是孩子输不起的原因。
04 家长如何引导
孩子缺少“心理弹性”,有着一颗“玻璃心”。
不要盲目的认为孩子懦弱、胆小。错误的引导方式只会让这颗脆弱的“玻璃心”更为支离破碎,做到正确引导,才能建构强大“内心”。
1.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一切。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要自信开朗,孩子便会受其熏染,变得开朗,日常亲子相处也会融洽。
若父母懦弱、惧怕困难,孩子也会如出一辙。家长要树立好榜样的力量,勇敢、遇事不气馁、不抱怨,孩子也会变得勇往直前。
2. 让孩子体会失败并不可怕
有的小孩就是属于自尊心特别强,经受不了自己犯错、失败、别人的嘲笑,所以就会加倍的努力,但有些时候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更多的是付出和努力不成正比。
因此,让孩子偶尔感受失败并没有什么,而且还能在失败中找到自己错误。
家长要树立孩子“输得起”的观念,之所以不愿接受失败,源于孩子的“攀比心”。
他们认为自己输了、是被否定,失败是件丢脸的事情。
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其树立“输得起”的观念。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失败。
面对失败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妈妈爸爸会陪在你的身边,语言清晰、简单,帮助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正确面对失败。
3. 帮助孩子梳理情绪,让孩子适当“休息”
孩子好胜心强,遇到事情会退缩,一味地求胜,一旦失败便会发脾气,让其自信心受损。
不如先让其休息,冷静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
稳定情绪后,再进入“主题”,在情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讲清比赛的意义,失败并不是可怕和丢人的事情。
给与孩子肯定,让其有接受失败的勇气,为孩子鼓劲打气。
4. 创造更多体验“输赢”的机会
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孩子终将有一天需要独立面对。
在生活中多为孩子提供体验“输赢”的机会,慢慢适应,逐渐接受。
比如和孩子经常玩一些有输赢的游戏,比如对战类、竞技类游戏。
不断尝试,使其慢慢接受失败。
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越挫越勇,具有“心理弹性”,增强抗挫力,学会接受失败,学会自己解决。
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是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良方”。正确引导可激发孩子进取心。想要孩子输得起、赢得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利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孩子的内驱力,使其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可增强独立性,提升应挫能力,使其在未来坚强勇敢,有一颗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