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 亲子教育 - 深圳红树林心理咨询-专注心理咨询十七年
亲子教育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755-83665502 手机:19924551173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师手记 > 亲子教育 >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亲子教育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作者:尤红    发布时间:2023-03-08

01

来访者:尤老师,我是不是真的有自恋啊?


尤:你是怎么感受和理解自恋的?


来访者:我感觉不好,是指责我自私。


说起“自恋”,社会大众认为它是一个贬义词,自私、自我中心、自以为是……

“自恋”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


“纳西索斯(Narcissus)”是一个英俊的少年,他拒绝了所有爱慕自己的女子,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日日守在河边,最终因为合影无法满足他的渴望,身心憔悴,溺水而死。


在他死后,众神出于怜悯,将他的身体变成了一株水仙花。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后来,心理学家便把人们心理上与纳西索斯相类似的状态,称为“纳西索斯情结”,他的名字“Narcissus”就被赋予了“自恋”的意思。


在心理上来讲,“自恋”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恰当的自恋,维持自尊,自信,更好地生活。


生命早期的婴儿是处于“全能自恋”的,是绝对自我中心的,认为母亲和世界的存在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这是婴儿生存的需要,是健康的自恋。


成长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社会化的过程教会我们认识到他人也是有需要的,从而学会共情他人,考虑他人的需要,我们能够根据情境,不断调整自我关注和关注他人的比例。


许多因素可以干扰健康自恋的发展,如果在孩子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共情示范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些人发展出夸大的自恋结构,而另一些人发展出自卑的自恋结构。


孩子就会固着在自我中心的、具有夸大幻想的发展阶段,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


成年后会无休无止且对现实毫无作用的方式寻找理想客体,希望这个客体能够满足其从未被满足的对于共情的需求。


青春期是从孩童迈向成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自恋的人格组织会变得活跃,有些自恋表现是健康的,有些自恋表现则是病态的。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02

健康自恋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心理状态,是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和接纳;


而病态自恋则是一种不健康的、过度自我中心化的心理状态,个体可能对自己高度关注,且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青春期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是因为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安,自恋性的人格组织也会表现得摆荡不定。


区分健康自恋和异常自恋,对于恰当地帮助青少年顺利穿越青春期,是父母需要了解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青春期的健康自恋与异常自恋:


1. 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健康自恋的个体通常会基于事实和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表现做出自我评价;


病态自恋的个体则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或者低估他人的贡献和价值。


2. 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健康自恋者通常对自己的表现和成就有适度的期望和要求,能够接受失败和挫折;


病态自恋者则可能过度要求自己完美无缺,不能容忍任何失败和批评。


3. 对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健康自恋者不仅关注自己,也能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病态自恋者则可能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略他人的情感和意见。


4. 情感稳定性和弹性


健康自恋者通常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并拥有良好的情感弹性;


病态自恋者可能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化而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且情感稳定性较差。


5.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健康自恋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异常自恋则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与他人建立适应性的关系,导致社交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健康自恋与异常自恋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虽然两者在表现上有时会相似,但内在心理动力上却有极大的不同。


03


我们可以从精神分析视角理解自恋的心理动力,每个虚荣而浮夸的自恋障碍者心中都隐藏着害羞而怯懦的阴影,而自责且抑郁的自恋障碍者心中也潜伏着自命不凡的幻象。


精神分析临床中发现有两种自恋障碍:“夸大(厚脸皮)”型“自卑(薄脸皮)”型。


夸大型自恋表现为浮夸傲慢、蔑视他人、爱好虚荣、喜欢炫耀;


自卑型自恋表现为过度羞耻、时刻担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感觉自己很糟糕、嫉妒他人。


两类自恋障碍的表现截然不同,但内在心理动力则是一致的,主观体验中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同时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上的脆弱,对遭受攻击感到恐惧,因为脆弱体验又感到羞愧。


对于上学感觉困难的青少年来访者,有很大一部分有自恋障碍问题,在学校害怕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出现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症、躯体障碍等医学诊断上的精神疾病。


心理咨询过程中帮助这些青少年修复受损的自恋人格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咨询目标,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被倾听、被尊重、被涵容、被共情。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我有一个来访者,总是在自以为是和毫无价值之间摇摆,幻想自己要么是天赋异禀,处于TOP位置,享受众人的膜拜;


要么是一坨狗屎,被众人唾弃,应该从人间消失,从而变得抑郁、社恐、厌学。


经过心理咨询,认识到自己是平凡人,别人也是平凡人,他不比别人差,也并不比别人好。


因此开始变得能够真正欣赏自己和他人,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不足。


当代的养育方式强化了青少年的自恋意识,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从小出生“在最好的医院”、上“最好的幼儿园和学校”、通常通过排名来衡量“最好”。


这些层面的好都是需要好的结果来回报的,孩子会感受到情感的匮乏和剥夺。


有个焦虑发作而无法上学的青少年说,就是因为有次考试失利,羞愧难当,时刻感觉到被人评头论足而惊恐发作。


TA认为自己这一生就完蛋了,认为在学校老师同学都在嘲笑TA,表现出社交恐惧而休学。


有个青少年上补习班花了父母很多钱,他说如果我中考不能考到700分以上,我就去死。


因为对分数有如此大的执着,以至于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中,导致自恋衰竭,毫无生机,在医院诊断为抑郁症。


我有一个来访者,从小喜欢音乐,在音乐方面也有天赋,但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才是好学生,音乐只能作为娱乐,一定要让他将来从事金融行业,体面又赚钱。


虽然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名校,预期三十岁左右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但这位年轻人不快乐,最终因为抑郁无法上学,通过心理咨询,父母放弃了对他的职业要求,尊重他的音乐梦想。


04

青少年的自恋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也受社会文化趋势的影响,青春期阶段也容易表现出自恋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短暂的。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Kohut用“一株营养不良的植物,缺乏阳光和雨露”来比喻自恋障碍者。


社会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以身作则,以接纳的态度给孩子做榜样,勇敢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人、不用理想化或贬低来看待自己和他人、不把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强加给孩子。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犯了错误,诚恳地向孩子表达歉意,切忌假意顺从,父母共情的养育态度就能够给到孩子心灵的阳光和雨露,有助于青少年建构健康的自恋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关注、识别和干预,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有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的描述:


具有一种怀有夸大感(在幻想中或行动中), 需要赞赏和缺乏共情的自大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情境中,诊断需要表现为以下至少五种情况: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的情况下,期待得到最出色的评价);


2、执迷于对无限的成功、权利、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的幻想;


3、相信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特的,只有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才能够理解自己,或者自己只应该和这些人(或机构)有关系;


4、过渡需要赞美;


5、有一种特权感(既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满足其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剥削性(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共情:不愿承认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9、表现为傲慢、高高在上的行为或态度。


青春期是自体建构的重要时期,如果发现青少年出现了异常自恋的表现,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避免自恋组织发展偏离健康轨道,演变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THE END——


如何区分青少年的健康自恋与病态?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您?
 社交 · 情感 · 夫妻关系 · 家庭相处 · 儿童青少年 · 职场 · 企业心理项目合作 · 督导老师